1133092200264327XK/2025-33023
县财政局
计划总结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5-04-24 14:43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财政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一、2024年主要工作及特色亮点
(一)2024年财政运行情况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2亿元,比上年减少23.3%,剔除一次性因素同口径增长10.5%。税收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7.4%。非税收入3.61亿元,同比减少47.8%。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93亿元,比上年减少14.0%。
(二)提高站位,聚焦要点谋大事,助力海岛经济发展
一是聚焦重点,加大收入组织力度。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对我县的支持,获上级转移性资金16.44亿元,包括车购税补助资金5314万元、农业农村现代化资金3693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449万元、绿色转化财政激励资金3000万元等。拓展税源管理深广度,促进重点项目税收充分落地,推动洋山保税港、LNG等小洋山区域大额收入及时足额缴库,实现量质齐升。
二是聚焦政策承接,激发市场内生能动力。推动“8+4”资金支出提速增效,落实中央、省政策资金3.10亿元,投入县级财政资金5.73亿元,加快资金拨付,提升惠企政策兑现效率。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投入“两新”资金3105万元用于家电以旧换新、老旧营运船舶货车报废更新等领域。做好超长期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对上争取工作。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继续实施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纾困政策。
三是聚焦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县用于民生支出30.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3%。其中教育支出3.36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4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0亿元,充分保障了养老、就业、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需求。
(三)足履实地,以改革之力破难题,发挥财政职能
一是更深层次过紧日子。落实落细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建立健全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压减5%,“三公”经费、政府性专项资金和部门预算一般性项目支出分别压减10%。出台《嵊泗县宣传资金统筹管理办法》,严控视频、PPT制作、印刷、节庆等方面支出。严控维修改造类建设预算安排,强化项目预算审核。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盘活长效机制,推动低效闲置资产调剂共享。
二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大子企业整合、压减力度,构建以洋山港公司为母公司的“1+5+N”管理架构体系。制定实施“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办法和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调整优化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结构,厘清公司党委、董事会、经营层的权责边界。厘清企业“计划账、民生账、经营账”,实施年度用工计划管理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员工绩效管理。优化企业综合考核与经营业绩考核,实行“一企一策”考核模式。
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出台《嵊泗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2024—2026年)方案》,明确县乡事权与支出责任、调整收入范围划分、完善转移支付标准,全面提升海岛乡镇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县域医共体财政保障体制改革,出台《嵊泗县医共体财政补助办法》,引导公立医院做优做强。印发《嵊泗县级专项资金事前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前置指导、参考决策作用,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四是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工作,建立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将政府法定债务、融资平台债务、国有企业债务等纳入监测范围防范政府债务和国企债务风险,提升风险识别防控水平,强化债务管控。依托“三保”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系统,实时监控全县“三保”运行情况,兜牢“三保”底线。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坚持稳预期、促增长,有力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有效发挥政策撬动作用。围绕“8+4”经济政策体系,调整优化财政要素支持体系,做好要素保障。有效发挥财政专项资金、融资担保、转贷资金、政府采购等帮扶实体企业作用。
(二)强化财政政策供给。坚持优化财力资源配置,加力统筹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公共资源,更好保障重大战略重大任务实施。加强对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两重”“两新”科技攻关等重点领域支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统筹总量、优化结构。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协同推进养老、医疗、教育等相关领域改革,围绕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我县工作。统筹运用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
(三)抓好财政国资管理改革。更深层次过紧日子,从严从紧编制财政预算。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国企债务风险,推进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工作,密切关注财政风险异动和演变。严格“三保”支出预算管理,提高“三保”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能力。持续健全重点领域绩效管理机制,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加强财会监督建设,深化与纪检、审计等部门的联合督查机制。更大力度推动我县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围绕国企改革攻坚重点难点,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