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25-33524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5-06-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信息索引号:

    /2025-33524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2025-06-25

  • 文号:

    嵊政办函〔2025〕14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号议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6-26 10:36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周明明等16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创新驱动海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海岛发展新活力的议案》已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县重大项目招引、渔旅产业转型、创新生态培育等工作的关心,现将议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提质增效,升级传统产业。着力推进嵊泗海岛传统产业要素集聚,发挥资源禀赋作用。聚焦新能源、工贸、生态等六大产业,谋划产业链布局,招引优质企业集聚落地。目前,我县正抢抓舟山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政策机遇,推进港口产业跨越式发展,服务保障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开港运营,加快铁矿石、天然气贸易落地。

二是强基固本,厚植渔农根基。强化科技赋“农”,落实与上海海洋大学共建嵊泗分中心,依托科研平台,创新升级水产品加工、保鲜技术和无土栽培、物联网智控技术应用。引导牡蛎养殖户对泗礁岛插旗岗周边50亩牡蛎养殖区的海域进行改造,探索实施牡蛎养殖海域羊栖菜—牡蛎—小刀蛏立体式养殖模式,并于今年3月中旬完成了所有试养品种苗种投放工作,目前正在对羊栖菜、牡蛎长势情况进行跟踪与研究。

三是创新赋能,驱动产业跃升。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强县”战略,结合县“1615”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创新赋能产业行动推动六大产业深度融合科技赋能、创新赋能,激发新质生产力。创新能源产业新优势,建设海上能源科技创新产业园,内容涵盖海上科技创新中心、海洋能源监控服务数据中心、海洋能源科普中心以及海上示范基地。目前,我县正积极推进与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的合作,以及与天目山实验室、东海实验室等院所接洽相关验证技术的落地。

四是育才树人,深化技能提升。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党建引领、技能赋能、增技增收、产业支撑”为指引,以县域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数字技能、制造业、“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0-2024年,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7100余人。2024年累计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线上线下人力资源招聘会14场,292家企业提供618个岗位,需求人数达1607人,达成意向482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力攻坚重大项目招引,锻造海洋经济新引擎。

1.抢抓机遇,招引新产业。针对创新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将通过创新驱动、数据赋能等现代化手段,持续推动新产业、新动能发展。以智慧旅游为核心推动文旅产业升级,打造全域旅游数字服务平台“游嵊泗”,推进出行规划、餐饮住宿、景区管理、游客服务等全链条智能化,培育直播云旅游、数字文创等新业态,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游客体验。通过数实融合推动渔农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深化“一条鱼”“一颗贝”全产业链谋划、海钓产业全体系规范化建设,精准招引产业链上中下游目标企业,系统培育产业集群。

2.赋能企业,激发创新力。坚持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根据创新强县工作要求,聚焦铁矿石产业“链主”企业,拓展完善检测、仓储、配矿、贸易等多元化业务新模式,力争年内实现宝武马迹山公司独立注册运行。加快海洋科技实验大楼建设,为创建国家铁矿检测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

3.深化合作,拓展交流圈。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先进地区的常态化合作,形成重点领域、重要技术、重要项目的合作清单。建立创新创业专家库,共享技术创新成果,推动我县关键产业瓶颈突破。加强与科研院所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促进县域技术需求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精准对接。

(二)深化渔旅融合创新,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1.打造消费新场景。丰富商业业态布局,以海港夜景、夜市夜游、夜文化演绎为主要形式,培育夜间旅游消费新地标。打造基湖金沙路、田岙沿港路、枸杞海鲜一条街等慢生活街区,培育形成三大消费集聚区,提高夜间经济旅游消费供给能力和质量。

2.构建文旅新活力。整合县内资源,做强官方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营销矩阵,开展银发群体、大学生群体等精准营销。依托阿里数字人才基地,深化“电商平台+孵化基地”模式,大力培育本土网红、村播达人。积极对接天目山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推动县域低空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培育新业态,打造主题文创和伴手礼,协助创新运营模式,打响嵊泗品牌,助力增添旅游产业新活力。

3.推动渔业精转型。鼓励洋山镇利用渔光互补养殖厂房进行海水养殖招商引资,目前投资企业已经租赁大洋山渔光互补一个车间共计80只养殖池,池体正在根据需求改造当中,完成后将进行绿鳍马面鲀养殖,进一步丰富我县海水养殖品种。推动大黄鱼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目前由菜园镇牵头对绿华原有三家大黄鱼养殖企业的重力式网箱进行资产重组,下一步将重新注册公司进行大黄鱼养殖。

(三)厚植多元创新沃土,构筑人才集聚新生态。

1.精优人才政策。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深化与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合作交流,支持各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引进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来嵊。建立“政录企用”机制,推动政校企“人才共享”模式,促进人才通过联合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为嵊泗经济发展服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人才飞地、科创平台等途径和载体,支持人才来嵊创业就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2.焕活特色人才。在本土人才培育的实用性上下功夫,做实海岛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海洋特色人才“1+4+6”培养模式,构建“海水养殖、海岛民宿、电商直播、港口航运、渔俗渔技、渔村业态”六大特色群体,鼓励在海岛共富和乡村产业振兴中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壮大海岛实用型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海岛特色人才技能提升行动,举办渔俗渔技技能比武,让技能手“破土冒尖”。发挥乡村振兴产业实训和数字人才培育实训作用,推动劳动者在技能和人才认定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技能手“由工变匠”“由匠成才”“由才促产”三级跃迁。

3.精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薄刀咀已落地项目的建设进度,实现全面产能释放的同时,做好产业链延伸。深化“一岛一功能”定位,围绕小黄龙、绿华、滩浒等产业空白岛的自身功能,加快产业谋划研究和产业项目招引落地。与铁矿石产业链“链主”企业深度沟通,量身定制专属检测方案,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设现代化铁矿石仓储基地配套设施,实现高效管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便捷高效配送一站式保障服务。推动科技创新赋能港口产业,激发新质生产力。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