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30 15:02
信息来源:黄龙乡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近日,第二期共富商事会在“理想岛”数字游民微公社举行,12家成员单位及4名在岛社研学者、清华博士受邀参加。这是继今年5月“青屿潮生”共富联盟成立后,确立下来的双月议事制,进一步有效统筹协调工作开展。会上专题报告了全乡上半年“共富经济”的量化转化情况,围绕当前共富矩阵协同运营、驻岛青年创业接入等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和答复,共同研究协商下一阶段全岛共富商态再深化和主题产品力再提升的布局路径。
驻岛青年梁宇星率先分享了《另辟蹊径去小岛,一位青年毕业后的人生选择》的共建经历,引出本次会议主题。“加入‘理想岛’到运营‘夜航船’,这是对理想的勇敢尝试。在岛的首个年头结识‘理想岛’社群,与7个批次志愿者伙伴携手打造首个人文咖酒业态,融合在地文化推出的特调产品逐步被岛民接受,海岛的改变让我欣喜……”梁宇星说道。“正如所言,我是主张在地文化开发的,比如海岛非遗手艺就有很多变现方式,叠加创意后,能够成为实实在在助力海岛共富的可行方式,这也是我们聚焦数字游民参与共建的方向。”理想岛主理人钱仕逸在分享之余,陈述着自己的观点,引起热烈讨论。
今年来,在“数字游民”社群的加入和影响下,黄龙岛本地共富产业形态逐步改变,从单一土特产助销向更加多元的创意融合和文化体验延伸,尤其在不同专业背景、青潮圈层感染下,海岛老底子元素和创意IP的交融产物不断涌现,5月以来,本地各类非遗文创、青年艺术设计作品在线上线下渠道销售额超1.5万元,部分产品经青年圈子和平台联系,跨省在沪、苏等地共富展销集市上挂牌出售。
“以前,我们是替工坊愁销路,现在,反过来担心产能问题了,如今群众的手艺活都是定制款了!”该乡党委委员刘佳坤表示说。在大钳咀头青创营地,不同样式的渔绳结作品被重新设计、组合后摆上展台,以前只是手串、耳坠等小物件,在青年们的创意赋能下,渔绳结被包装成黄龙渔文化的象征元素,作为定制包包、衣物的点缀品并被赋予新的故事和内涵,同时以推文、视频等形式在小红书等平台上流转。
此外,面对面交流环节与会成员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当下土特产品订购流转、跨岛物流运力成本磋商以及当地旅投资源如何嫁接等方面的待优化事宜进行细致探讨,现场相关负责人的积极回应。在构建本地共富产品标志上,共富成员一致认可公开征集品牌标志设计,便于下一步与驻岛青年业态、品牌的联名合作,提升产品差异性。
借助会议契机,该乡党委立足实际对全岛“寻味乡村”共富矩阵进行一次重构解读,明确以产品力为锚点,加快传统特产工坊与在地产业、青年圈层合作融合,精细设计“3341”架构,扎实依托好3家实体企业,激活好3家村营工坊创新活力,联动4家高端旅宿布局共富消费场景,发挥好“跨岛飞地”的市场跳板作用,切实将共富“产、销、研、供、宣”全节点打通,加深共富领域的“共建抱团”。新加盟的“飞地工坊”青年主理人亲到现场参与了本次座谈交流,并交换了下一步合作意向。
当下恰值全岛产业转型探索关键节点,下一步,黄龙乡党委将继续秉持把海岛共富事业作为一项基层党建抓发展、抓民生、促振兴的重要载体,聚焦共富适应性路径挖掘,以青年引才、创业共建为“解码”,搭好创业环境、用好青智力量,为扎实探索新时代海岛共富特色之路绘写黄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