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1-06-15 17:07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嵊泗县委关于制定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县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嵊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总目标,深入实施“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总战略,努力推进海洋经济强县、海洋文化强县、海洋生态强县和“东海明珠、中国第一岛城”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挥“港、景、渔”特色资源优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39亿元(包括LNG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人均GDP达到84698元,折合12789美元。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5.45亿元,比“十五”增长2.1倍。财政总收入达5.0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5%和17.2%;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28元,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486元,年均分别增长10.1%和13.8%。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港口物流、海洋旅游逐步成为主导产业,海洋渔业稳步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五”末的21:43:36调整为17:47:36。

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线,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的层次和利用水平。2010年全县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出190.97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56.17亿元,占GDP比重达83.4%。积极发展港口物流,洋山国际深水港一二三期、马迹山矿石中转二期、上海液化气一期、洋山申港石油储运一二期、绿华散货减载平台等重大港口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实现货物吞吐量8018万吨,年均增长18.4%,占全市的36.3%。海运业发展迅速,海运企业16家,运力达29.87万载重吨,比2005年净增24.33万载重吨。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一批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相继投入运营,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8.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3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1%和18.8%。不断推进捕养结合,实现水产品总产量30.1万吨,产值19.4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5%和10%;养殖面积2.68万亩,产量7.96万吨。努力发展临港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3.04亿元(包括LNG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1.2%;实现外贸进出口7.43亿美元,其中进口5.30亿美元,出口2.13亿美元,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消费品市场继续繁荣稳定,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8亿元,年均增长13.4%。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普事业健康发展,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取得成功,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县”荣誉称号。教育均衡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合理,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强县”复评。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县6个乡镇达到了“舟山市海岛百花文化乡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3.33%。社会就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9%,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人口与计生工作有序推进,各项计生惠民奖扶政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率达到98.34%。民政救助更加深入,“双拥”工作成绩斐然,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

岛城建设初具规模。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适度超前、有序推进”的原则,围绕“一中两翼”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岛城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资源要素加快集聚,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城乡风貌日益更新,岛城品位逐步提升,城市化水平达到69%。菜园中心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洋山新城建设有序推进,三江礁大桥全面贯通,嵊山—枸杞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统筹积极推进,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9位。村庄示范整治工程扎实开展,新渔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全县已建成小康社区16个。

生态文明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嵊泗县生态建设规划》,积极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工程,菜园污水处理厂、阿会坑陵塔相继投入运行,“再造绿岛”、城镇景观林和沿海防护林、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地质灾害点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大力开展人工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马鞍列岛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全面实施,海洋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全县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七个乡镇全部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称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成绩显著,清洁生产、低碳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2010年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41.8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37.26%,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

在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系列问题,亟待在“十二五”时期有效解决。

经济发展后劲有待增强。经济发展对外来投资依赖性较强,内生增长能力较弱。随着宝钢马迹山、小洋山港区、上海液化气等外来投资项目完成,后续的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县域经济缺乏有效支撑。“十二五”初期,投资持续增长压力较大,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海洋开发层次有待提升。港口物流、水产品精深加工、船舶修造等临港产业尚处于提升阶段,缺乏龙头企业和较完整产业链。渔业作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转产转业空间小,渔民增收难度加大;传统工业缺乏活力,产业转型困难较多;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不受季节影响的中高端旅游产品以及与周边海岛旅游差异性项目和品牌。

资源要素制约有待缓解。土地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全省平均,供电能力较为脆弱;海洋科技人才、综合管理人才缺乏,创业创新意识相对薄弱;金融资本利用率较低,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交通瓶颈依然存在,与周边城市联系较为不便,受舟山跨海大桥辐射带动作用较小。

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有待解决。城乡统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艰巨,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尚不高;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城乡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物价住房、社会救助等民生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群体上访事件还时有发生,平安嵊泗建设仍需长期推进。

(二)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嵊泗将进入经济增长结构加快优化、区域合作体制积极健全、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的新阶段。随着海洋开发相继成为国家、长三角、浙江和舟山的基本战略,嵊泗海洋经济发展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从国内看,国家正兴起新一轮沿海和海洋开发热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任务,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拓展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空间和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海洋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国家对海洋、海岛的深度开发更加重视;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要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标志着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和海岛深度开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从省内看,全省正处于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推进的关键时期,浙江省已经被列为国家海洋经济试点省,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列为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舟山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全面实施舟山群岛综合开发,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支持舟山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用足国家赋予的政策,加快建设国际物流岛”。省十一届人代会四次会议通过的《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如何加快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提出要推进沿海运输、海进江和国际航运业务发展,推动舟山港由中转储运港向综合物流港转变,努力将舟山建设成为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和群岛型花园城市。

从全市看,“十一五”期间舟山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别是舟山跨海大桥全面贯通,舟山已迈入大桥经济时代。随着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舟山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市委五届九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确立了优先建设海洋产业集聚区的战略任务,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综合开发重要示范区、长三角主要的海洋产业集聚区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海洋产业集聚区范围为“一城十岛”,包括嵊泗的泗礁岛和洋山岛,要着力发展大产业、承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把十岛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海洋产业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先行区。

从嵊泗看,随着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等国家级战略的全面实施,相关“先行先试”、要素扶持、产业集聚等政策方案“十二五”期间可望在舟山全面实施,嵊泗作为舟山的海洋大县,有望在试验区建设中承担重要角色,嵊泗发展海洋经济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有利于我们加快培育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支柱产业,增强经济内生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和谐水平。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为主导、以建设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为总目标,这与国家、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一脉相承、相互呼应的。

总之,“十二五”是嵊泗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提升期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转型升级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实现富民强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表1: 嵊泗县“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

属性

指标名称

单  位

2005年

基数

实际完成情况

“十一五”

规划目标

2010年

年均

增速%

目标值

年均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2.22

67.39

13.8

68

1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美元

4887

12789

19.1

10000

——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

21:43:36

17:47:36

—————

13:37:50

——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25.31

30.1

3.5

25

持平

渔业总产值

亿元

12.33

19.48

10

12

持平

工业总产值

亿元

24.13

63.04

21.2

59.7

20

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30.15

405.45

—————

200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7.9

14.78

13.4

14.3

12

地方外贸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613

74347

1.6倍

1000

10

其中:外贸进口

万美元

53029

外贸出口

万美元

613

21318

1.0倍

1000

10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34

5.03

16.5

4.6

14.5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81

4.0

17.2

3.5

14

旅游接待人数

万人次

89

188.3

16.1

178

15

旅游总收入

亿元

5.2

12.38

18.8

10.4

15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3442

8018

18.4

——

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577

23628

10.1

23600

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7056

13486

13.8

11360

10

城市化水平

%

69

——

55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2

3.29

——

4.5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538

五年4546

——

五年4200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81.4

93.3

——

85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0.70

0.55

-21

0.56

-20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555

323

-41.80

444

-20

二氧化硫排放量

628

394

-37.26

502

-20

注: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包括LNG实现的增加值和产值。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总目标,深入实施“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生态立县”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紧紧抓住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全面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积极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步伐,着力构建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海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要求

推进“十二五”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着眼于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嵊泗经济高水平发展、高层次转型、高质量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把握大机遇,加快科学发展。牢牢抓住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充分发挥海港优良、岛屿众多、海域辽阔的优势,着力构建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嵊泗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成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海上桥头堡和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推动大开发,坚持创新发展。从自身实际出发,大胆解放思想,坚持先行先试,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用新思路破解各种难题,用新举措创造新业绩,用新模式打造新优势;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

——培育大产业,推进转型发展。把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联动发展、借势发展,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临港工业、现代渔业等优势产业,推进洋山港经济开发区、泗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东部渔业经济区建设,培育一批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集聚大要素,强化持续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按照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明确岛屿功能定位,分期分批统筹综合开发,打造一批特色功能岛,因地制宜保护一批生态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向外吸引、向内集聚,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水、电、交通、土地、资金和人才等六大要素保障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筑大平台,促进和谐发展。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作为基本目标,搭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平台,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和城乡文明,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制度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相协调,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海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着力构建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海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充分依托海洋资源优势,不断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海洋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的转变。到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亿元,年均增速10%,力争12%(以在地统计数据为基数);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8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1亿元,年均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4亿元,年均增长10%。

——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为主导,不断壮大临港工业,稳步发展现代渔业,着力构建特色海洋产业体系。依托现有港口,聚力发展港口物流、转口贸易、分拨配送等增值服务,推进大宗商品的仓储、中转、交易等服务,扶持壮大海运业,港口物流综合能力居全国沿海县(市)前列;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品牌”的旅游发展思路,突出海洋、海岛主题,策划和开发一批独具特色的海洋旅游主题岛,大力开发海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实现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复合型旅游转型,打造列岛型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积极培育发展新型临港产业,扶持发展临港制造业,大力发展船舶工业及配套产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与贸易业,努力提升传统工业,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坚持“突出重点,集聚要素,有保有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渔业发展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巩固和提升重点区块渔业优势地位,拓展渔业功能,打造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和品牌渔业。到2015年,全县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海洋经济总产出达到195亿元(以在地统计数据为基数),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7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85%。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服务行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6%。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城乡一体化统筹力度,全面推进“美丽海岛”建设,着力培育菜园、洋山中心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城区空间进一步拓展,辐射作用更加明显。加快推进菜园旧城改造,基本建成现代化小城市;以三礁江大桥全线贯通为契机,努力实现嵊山—枸杞组团发展。深入推进新渔农村建设,着力提升海岛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中心镇、中心村的集聚功能更加突出,海岛城镇发展新格局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70%。

——构建海岛和谐社会迈出新步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较大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就业面进一步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完善,社会分配更加公平,社会救助能力显著增强,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市场继续繁荣,物价水平相对稳定。社会治安更加好转,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民主促民生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基本建成,居民文明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到2015年,县城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8000元,年均增幅10%;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2700元,年均增幅1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亿元,年均增速14%。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经济,不断优化海洋生态环境,注重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土地、水、岸线、旅游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深入推进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城乡绿化、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居全省前列,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到“十二五”末,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氨氮化物排放量下降达到省、市下达目标和任务。


表2: 嵊泗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基数

2015年

目标

年均增速(%)

指标

属性

综合实力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5.25

82


预期性

2

人均生产总值

56866

103750

10

预期性

3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30.1

33

2

预期性

4

渔业总产值

亿元

19.48

25

5

预期性

5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8.24

35

14

预期性

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

亿元

80

489

——

预期性

7

财政总收入

亿元

5.03

8.1

10

预期性

8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4.0

6.4

10

预期性

9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8018

12900

10

预期性

10

地方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7.43

10.8

10

预期性

结构优化

11

海洋经济总产出

亿元

93.48

195

16

预期性

12

海洋经济增加值

亿元

36.17

70

14.2

预期性

1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5

56

——

预期性

14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14.78

28.5

14

预期性

15

旅游接待人次

万人次

188.3

378

15

预期性

16

旅游收入

亿元

12.38

27.2

17

预期性

17

城镇化水平

%

69

70

——

预期性

18

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628

38000

10

预期性

19

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3486

22700

11

预期性

20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累计)

4546

4500

——

约束性

21

渔农村转移就业(累计)

4037

2500

——

约束性

22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29

4.0以内

——

约束性

23

城乡三项医疗参保率

%

90

95

——

约束性

24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0.55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完成省市

下达目标

约束性

25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按普查数据确定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完成省市

下达目标

约束性 

26

氨氮排放量

按普查数据确定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完成省市

下达目标

约束性

27

二氧化硫排放量

按普查数据确定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28

氨氮化物排放量

按普查数据确定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注:“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按在地统计数据测算为基数。

三、构建特色海洋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嵊泗区域和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海洋、海岛综合开发,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域和深度,着力增强经济内生力,成为浙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一)做强港口物流业

积极拓展港口物流配套服务业。积极寻求浙、沪两省市政府对小洋北侧围垦区、泗礁港区、绿华港区的支持,落实相关配套政策,着力推进集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港口集疏运体系、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洋山港区,积极推进小洋北侧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有序引进一批国际优秀港口物流公司、物流园区运营公司,优先发展集装箱综合物流、国际分拨与采购、转口贸易、国内配送等增值服务业。依托马迹山港区,加快推进马关围垦和青沙围垦,加速泗礁临港产业集聚,重点发展大宗散货的仓储、交易、中转与配送等增值服务项目。依托绿华港区,推进散货中转贸易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港口资源优势,发展壮大口岸服务业和港区后勤服务业,成为现代化国际综合港口物流配套、增值加工服务与补给基地。到“十二五”末,全县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29亿吨(不包括洋山深水港),港口物流综合能力居全国沿海县(市)前列。

有序推进港口泊位建设。响应国家和浙江战略部署,高起点推进洋山申港石油储运三期工程、马迹山作业区扩建、绿华大宗散货储运基地及相应深水泊位建设;积极配合上海相关方面,做好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码头四期工程立项和泊位建设;积极整合岸线资源,探索实施、分步推进马迹山西北侧、小黄龙等港口泊位建设;加强与大宗商品供应商与需求商间的合作,做好后勤服务配套,形成特色优势。到“十二五”末,全县新建万吨级港口泊位10个以上,累计达35个,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港口物流基地。

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依托洋山港区、泗礁港区、绿华港区,加强与周边港口、航运企业合作,推进港口项目后续工程,做好项目开发储备,完善综合补给服务体系,加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吸引国内外著名的航运和船务公司、商社和物流企业落户。大力发展二程运输业,努力争取并不断扩大马迹山港区、绿华港区货物以及洋山港区集装箱的二程运输运量分配,做好县内企业运力跟进及县外航运企业的引进,引导企业开展集装箱陆上运输业务,进一步巩固并不断扩大全县企业集装箱“穿梭巴士”运输份额。积极培育航运龙头企业,拓展一程运输市场,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市场化经营。到“十二五”末,全县海运业总运力达60万载重吨以上,成为长三角主要的近海和江海联运基地。

(二)做大临港工业

积极培育发展新型临港产业。围绕国家“新能源”战略,倡导冷能利用新型产业的有利契机,加强与上海在企业、科研、人才、资金等领域合作,配合上海完成LNG二期项目。依托洋山北侧陆域综合开发和LNG项目,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规划建设LNG生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空气分离、食品冷藏保鲜、低温干燥和低温粉碎、污水处理等,积极形成较完整的冷能产业链。进一步加大对海上风能、潮汐能、冷能发电等新能源开发与规划布局研究,打造我县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基地。切实加大对海洋生物的科技研究,加快发展贻贝壳综合利用产业,继续发展海水淡化业,扶持发展临港制造业。

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与贸易业。集中建设嵊泗中心渔港、嵊山一级渔港两大渔港经济区,培育嵊泗中心渔港水产品交易市场,做精嵊山水产品交易市场。依托嵊泗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进一步加大工业技改和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高技术含量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保健品项目,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拓展外贸市场,大力推进贻贝加工企业向欧盟申请注册的各项工作。全面推广生态化、循环化、高端化发展,完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贸易流通体系,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规划建设小洋北侧水产品贸易综合集散基地。

大力发展修造船及配套产业。加快大洋西侧围垦,积极推进洋山修造船基地建设,加强与国内外优秀船舶修造企业合作,完善配套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各类船舶的维修与护理、改(拼)装、船用设备维修、更新等高附加值产业和船舶配套设备交易。有效整合县内船舶工业,完成嵊泗兴达船厂搬迁工程,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船舶综合补给基地建设,以泗礁港区、洋山新城、徐公岛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海员休憩、休养场所,带动旅游、娱乐和商贸的发展。

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年均增速14%;地方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8亿美元,年均增长10%。

(三)做优海洋旅游业

打造列岛型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品牌”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碧海奇礁、金沙渔火”特有的资源、独特的区位和浓厚的海洋文化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嵊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体名牌,依托各岛屿景区布局和自然生态风貌,坚持“统一规划、明确定位、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实现嵊泗列岛海洋旅游一体化发展,打响嵊泗旅游品牌。加快旅游项目招商和开发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各旅游目的地的联动与合作,大力实施错位发展战略,打造一批适合海岛淡季旅游项目,缩小淡旺季节差异。提升发展“渔家乐”、海鲜美食游、岛村渔家游等大众旅游产品,不断拓宽海洋旅游产业链,实现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复合型旅游转型,把嵊泗建设成为长三角最具代表性的列岛型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建设高端旅游综合体。以长三角大中城市及国际游客为主要对象市场,以特色海洋资源为卖点,大力开发建设一批高端旅游综合体,带动精品旅游发展。以建设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全国旅游综合配套区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重点开发海岛度假、海洋文化、海鲜美食、海岛养生、滨海体育等特色旅游,探索开发游艇基地、海钓基地、海岛主题公园、综合度假体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构建多元化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加快推进基湖、南长涂、美丽岛旅游综合开发,积极打造五龙原生态蓝色海岸带,成为列岛风景名胜核心区。加快推进徐公岛综合旅游项目开发,努力争取对国际海员和国际邮轮开放,逐力推进特色旅游岛建设。加快东部乡镇海洋生态旅游组合开发,策划和开发一批独具特色的海洋旅游主题岛。加快滩浒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成为上海居民周末休闲基地。到“十二五”末,培养一批1-2万人的固定高端游客。

营造旅游业发展良好环境。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科学开放的旅游发展政策,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提升旅游品牌与档次。切实加强旅游行业市场监管和整治,全面营造健康、有序、公平的旅游消费环境。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创建高星级旅游饭店、发展星级宾馆、提升渔家旅馆,形成不同层次、互为补充的住宿、餐饮综合接待体系,提高海岛旅游标准化水平。发挥沈家湾客运中心旅游集散功能,缓解海岛旅游交通瓶颈。切实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创新旅游品牌营销模式,加大客源市场开发和培育,举办具有嵊泗特色的海岛节庆活动和大型体育赛事活动,营造良好旅游氛围,提升嵊泗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延伸海岛海洋旅游产品产业链,提高长三角地区旅游市场占有率。

到“十二五”末,全县年接待旅游人次378万人次,年均增长15%,实现旅游年收入27.2亿元,年均增长17%;创建四星级以上饭店3家,A级旅游区3处,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比2010年提高30%。

(四)做实现代渔业

优化海洋捕捞和养殖业。坚持渔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十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县“五大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促进渔业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继续加大科技兴渔力度,积极推进以船型和装备升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渔船更新改造。“十二五”期间,打造140艘装备精良、安全高效、竞争力强的捕捞带头船(示范船),以此带动全县700艘左右的现代化捕捞船队建设。进一步调优国内捕捞结构,稳步发展远洋渔业,加快推进渔业特色强镇(乡)强村建设。以浅海养殖为重点,开展规模化和多元化的海水养殖,实现海域的综合立体利用,积极推广精养稳产高效模式,开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加大特色优势养殖品种良种基地建设,推进“名、特、优、新”品种的开发,巩固“嵊泗贻贝”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形成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配套产业。进一步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现代渔业生产条件。

构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发展平台。切实加强渔业资源和岛礁资源保护,集约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加大增殖放流和人工渔礁建设的力度,加快推进马鞍列岛现代渔业园区和海洋牧场建设,积极实施产品品牌提升工程,实现创新优质品牌渔业。继续加大渔港建设投入力度,打造现代渔港经济区。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加快开发渔港新兴产业。不断创新渔业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形式多样的渔业经济组织,走规模化经营之路。积极开展渔民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加强渔民职业技能、转产转业培训,努力提高渔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展渔民转产转业渠道。创新养殖用海方式,执行海域使用论证制度。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确保渔区和谐稳定。

到“十二五”末,全县渔业总产量达到33万吨,总产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保持在2%和5%以上,其中:实现养殖面积3万亩,产量9万吨,产值2亿元。

四、优化空间布局

根据我县各岛屿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自然生态特征和产业布局情况,推进逐岛功能定位,加强空间布局优化整合,坚持陆海互动、港城联动、因岛制宜,充分发挥岛屿的资源优势,继续优化“一中两翼”空间布局,加快推进“三区”产业集聚,积极实施“诸岛”综合开发。

(一)做强“一中”

“一中”是指以菜园镇为核心,涵盖黄龙和五龙两乡,以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现代渔业为主导,加强综合服务,完善配套设施,提升集聚能力,全力打造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区。

——菜园。以综合开发岛为总体功能定位。分为菜园城区、马关—青沙—金平拓展区、基湖—南长涂旅游区三大功能区,实行科学分工、优势互补。切实做好中心镇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发展功能区块布局,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强化综合服务配套功能,提升县城综合实力、海岛旅游魅力。

菜园城区。作为中心城区,进一步提升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综合服务功能,成为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和旅游集散中心。积极推进西城区新建、电影院(幼儿园)和印刷厂等区块开发改造;开展原中心渔港围垦前期准备工作,拓展菜园中心城区空间。加快中心渔港菜园地区岸线整理和企业搬迁,积极发展商务办公、金融商贸、休闲度假、精品房产;以大型商场、特色商业街、精品休闲文化街、海鲜美食街等新兴业态布局为重点,加快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马关—青沙—金平。作为中心城区的空间延伸拓展区域,主动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作用,以人口集中、海洋经济产业集聚功能为主导,成为菜园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的新平台。依托上海宝钢马迹山港区建设,加快推进马关围垦、青沙围垦工程,连同马迹山西北侧已成陆区域,加速泗礁临港产业集聚。金平西北区域和青沙北侧区域结合中心渔港扩建,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与贸易、渔需供应及相关配套服务业,打造现代渔港经济区。

南长涂—基湖。作为嵊泗海洋旅游的核心区块,科学借鉴城市综合体建设模式,综合开发海洋商务旅游、文化旅游、养生旅游、海滨休闲度假和海景房地产,配套发展餐饮住宿等相关服务业。加强现有渔农村改造利用,突出海洋文化特色优势,丰富海洋旅游产品和内涵,加速泗礁海洋旅游产业集聚,增强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龙。以海洋旅游为主导功能,兼顾发展现代渔业。作为泗礁本岛东部区域和唯一的建制乡,主动接受菜园中心镇的辐射效应,切实融入泗礁本岛一体化。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稳固海洋捕捞业,积极发展休闲渔业。进一步加强五龙原生态蓝色海岸休闲度假旅游带项目等景区建设,支持对现有渔村改造包装,有序发展海上游乐、休闲垂钓,建设渔家风情浓郁的旅游度假村,成为泗礁海洋旅游产业集聚的有机组成部分。

——黄龙。以现代渔业为主导功能,兼顾发展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稳步发展海洋捕捞,积极发展观光、度假等休闲旅游。进一步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和品牌渔业。适时开展小黄龙作业区港口泊位建设、大宗散货储运发展规划前期工作。开辟五龙—黄龙快捷班轮,加强黄龙集镇功能建设,完善商贸、人居等服务功能,结合部分渔村改造,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发展特色海洋旅游。

(二)提升“两翼”

“西翼”包括大小洋山,以港口物流、临港产业、综合配套服务和特色海洋旅游为主导功能。着力发挥比较优势,加强重大项目引进,加快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积极提升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大洋山。加快推进洋山新城建设,完成《洋山新城规划》修编,推进大洋西侧、东侧围垦,加快船舶工业基地、综合补给基地建设和客运码头改建,优化配置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扶持发展临港制造业,成为洋山港区的综合性配套服务基地,积极提高洋山中心镇辐射能力。突出海洋休闲旅游发展,高水平发展海鲜美食、避暑度假等渔家风情旅游。

——小洋山。加快小洋山北侧陆域综合开发和洋山港区四期建设,创新完善浙沪合作体制机制,积极引进落实一批中转储运、保税物流、加工贸易、分拨配送、LNG冷能利用等重大项目,积极建成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占有重要地位的集装箱物流与增值服务基地,成为浙沪港航服务一体化推进的枢纽节点,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规划建设综合配套服务区,适度发展港区、大桥观光等特色海岛旅游和包含LNG冷能、风能、太阳能在内的综合清洁能源产业等,不断提升小洋山宜居宜业宜游水平。

“东翼”包括嵊山、枸杞和花鸟一镇二乡,以现代渔业、海洋生态旅游为主导功能。依托“百年渔场”品牌,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发挥蓝天碧海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特色旅游项目。加强高水平区域规划、高品质项目引进、高质量环境维护,加快嵊山-枸杞一体化进程。

——嵊山。以现代渔业为主导功能,兼顾发展海洋旅游。依托国家一级渔港、嵊山水产品交易市场,坚持精品线路,优先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出口,积极健全市场营销网络,抢占长三角中高端市场。主动配合现代渔业综合区建设,积极优化现代渔业结构,建设渔港经济区,打造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和品牌渔业。依托原生态民俗和自然海景,加强镇区特色化包装改造,培育发展休闲垂钓、渔俗风情、东极观崖、海上观光、高档景观房产等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东部蓝色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区。

——枸杞。以现代渔业、海洋旅游为主导功能。主动配合现代渔业综合区建设,积极调整渔业作业结构,稳固发展现代渔业。充分发挥“中国贻贝之乡”品牌效应,科学优化海水养殖规模与布局,推进贻贝养殖与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合作,加快发展贻贝壳综合利用产业。依托原生态民俗、自然海景和山海奇观,优先引进开发海岛休闲、海岸垂钓、海上游览、海鲜美食、渔村风情、休闲渔业等海岛旅游项目,全力打造东部蓝色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区。

嵊山—枸杞一体化。加快嵊山—枸杞在城镇设施、渔港经济区以及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等的空间整合和联动发展,加强渔业经济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及旅游资源的组合开发,优化海水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业规模与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布局合理、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带动东部区域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

——花鸟。以生态旅游岛为主导功能。稳定发展现代渔业。高起点做好整岛旅游规划,以远东国际第一大灯塔——花鸟灯塔和原生态自然景观为主体,重点开发休闲度假、海岛养身、主题公园等高端旅游产品,着力完善旅游、人居等综合服务功能,适度控制开发力度和类型,着力打造海洋生态旅游岛。   

(三)构筑“三区

在“一中两翼”总体格局基础上,结合县域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加快三大特色产业区建设,支撑、带动区域经济新一轮增长,增强区域综合竞争能力。

洋山港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建设,加快推进小洋北侧围垦、大洋东西两侧围垦,打造省级洋山港经济开发区。开发区总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小洋北侧总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大洋东西两侧总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明确小洋北侧陆域“一核两辅”的功能定位,一个核心定位为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两个辅助定位为清洁能源综合示范区、海洋旅游休闲区。充分发挥洋山保税港区等综合优势,将小洋北侧陆域建设成为集物流中转、转口贸易、分拨配送、国际采购、保税加工等为主体的现代港航服务基地。“十二五”初期,重点抓好洋山国际物流中转、洋山申港石油储运三期等重大项目。大洋东、西侧区块发展定位为临港工业及配套产业、港口物流园区,同时作为预留区,用以远景发展用途。近期大力推进洋山15万吨级修造船基地建设,发展临港工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加强规划与统筹,加快小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洋山水产品综合市场建设,建立完善水产品综合物流平台,切实增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到2015年,力争洋山港经济开发区增加值达30亿以上。

泗礁海洋产业集聚区。依托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海岛特色旅游、区域精品旅游”开发战略,突出海洋海岛休闲度假,加快南长涂、基湖、徐公岛、五龙原生态蓝色海岸带等精品景区建设,推进基湖尖山休闲旅游、美丽岛度假旅游开发,提升渔家宾馆、休闲渔业的档次和品位,增强中心城区旅游综合服务能力。依托上海宝钢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马迹山西侧规划建设一个30万吨级的泊位和若干个5万吨级以内通用泊位,重点开发大宗散货的仓储、交易、中转与配送等项目,推进马迹山大宗散货物流基地建设;马关围垦、青沙围垦区域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海岛旅游、海景房产等临港产业,进一步增强临港产业集聚功能。依托嵊泗中心渔港新港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与贸易、综合物资和休闲渔业等功能区。推进泗礁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配套发展金融、商贸、电信、房地产等服务业。使泗礁海洋产业集聚区成为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嵊泗东部渔业经济产业区。依托三礁江大桥,大力整合嵊山、枸杞资源,稳固发展现代渔业,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积极推进渔业特色强镇(乡)建设,加快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为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依托国家级一级渔港、水产品交易市场,高水平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与贸易,努力打响长三角绿色水产品供应基地品牌;依托“中国贻贝之乡”品牌效应,以马鞍列岛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名、特、优、新”品种开发,推进贻贝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有效整合嵊山、枸杞资源,推进一体化建设,辐射带动花鸟、壁下岛等附近区域发展;进一步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积极实施马鞍列岛特别保护区建设;高水平发展海洋生态旅游,突出“百年渔场”品牌,加强海洋旅游与现代渔业良性互动,规划开发一批海钓、休闲度假、海鲜美食、渔村风情等海岛生态旅游项目,着力成为我省重要的蓝色旅游与精品渔业示范区。

(四)开发“诸岛”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按照无人岛和有人岛有机结合、当前开发与中长期开发有序推进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中、小岛屿,因地制宜保护一批生态岛,逐步打造一批综合开发岛、港口物流岛、临港工业岛、海洋旅游岛、现代渔业岛和清洁能源岛等特色功能岛。

加快绿华、徐公、滩浒三岛特色开发。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以重大项目引进建设为契机,加快三岛特色开发,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

——绿华岛(包括东、西绿华岛)。稳步发展现有海洋渔业捕捞,适度发展海水养殖业。重点发展国际锚地水水中转、海上补给、海岛观光和休闲垂钓,深化绿华高科技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开展风电场布局研究。

——徐公岛。加快推进徐公岛旅游综合开发,探索发展高端旅游产品,重点建设集休闲、娱乐、疗养、运动、探险等于一体的岛上旅游项目以及帆船、海钓、潜水、冲浪等水上运动项目,成为国际中高档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知名海洋旅游特色岛。

——滩浒岛。响应上海都市远郊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利用生态景观资源,对整岛总体规划、分批开发,重点引进海岛休闲度假、水上活动、会务居住、生态观光等旅游项目,成为长三角新兴的海洋旅游休闲岛。

推进主要岛屿功能定位。根据“逐岛定位,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嵊泗区位优势及海洋、海岛资源分布特点,采取“一岛一功能”或“一岛多功能”进行定位,分为重点开发、适度开发、远期开发、生态保护四类,打造各具特色的功能岛群。

“十二五”重点开发岛屿:

小黄龙岛。以港口物流为主导,规划建设大宗散货中转仓储基地。

大白山岛。近期以小洋北侧围垦工程采石为主,远期以海洋旅游为主导。

北鼎星岛。近期以中心渔港工程建设采石为主,远期以港口物流为主导。

大贴饼岛。以临港工业为主导。

沙鳗礁。其主体功能定位以海洋旅游为主,近期加快推进泗礁客运码头建设。

淡菜屿。以海洋旅游为主导。

大烂冬瓜岛、笔套山岛。以海洋旅游为主导,配合徐公岛实施整岛旅游综合开发。

马迹山岛、城门头礁。以港口物流为主导,重点发展铁矿砂等大宗散货中转。

白节山岛、白节半边山岛、小白节山岛。以海洋旅游为主导,实施整岛旅游综合开发(或重点发展休闲渔业、海钓业)。

外马廊山岛、里马廊山屿、泗礁老鼠山屿。以海洋旅游为主导,重点发展休闲渔业、海钓业。

小黄石礁、小中柱山屿、马迹铁墩山屿等岛屿。作为马关围垦建设用岛,其主体功能定位依据围垦区功能确定。

兔耳礁、贴饼小礁、贴饼山屿、兄弟屿、大洋馒头山屿、唐脑山岛、大洋枕头山屿、立人山屿、大山塘岛、小山塘北岛、大秤锤屿、小秤锤礁、半山屿、小贴饼屿、小半礁、双连山岛、蒲帽岛等岛屿。作为大洋西侧围垦建设用岛,其主体功能定位依据围垦区功能确定。

“十二五”适度开发岛屿:

壁下山岛、大盘山岛。以渔业后方基地建设为主导,兼顾海洋旅游功能。

东库山岛、张其山岛、柱住山岛、求子山岛、南鼎星岛、枸杞马鞍山岛、大宫山岛。以海洋旅游为主导。

大毛峰岛、老人家礁。作为中心渔港扩建用岛,以现代渔业为主,兼顾嵊泗渔港经济产业区功能。

远期开发岛屿:

小金鸡屿、金鸡里长礁、金鸡外长礁、金鸡尾巴礁、金鸡蛋礁等岛屿。作为远期中心渔港和渔港经济产业区建设围垦用地,其主体功能定位依据依据围垦区功能确定。

下礁、老人礁、筲箕岛、外后门岛、小筲箕礁、蛇舌礁、虎啸蛇岛、西马鞍岛、马镫礁、西马鞍礁等岛屿。远期作为大洋东侧围垦建设用岛,其主体功能定位依据围垦区功能确定。

生态保护岛屿:

全县共357个岛屿,除上述已功能定位的76个岛屿外,其余281个岛屿都确定为生态保护岛。

五、全面推进“美丽海岛”建设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渔农村建设和中心镇培育工程,继续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改善城乡发展环境,全面开展“美丽海岛”建设。

(一)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

着力提升城市化水平。以泗礁本岛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文化娱乐、教育卫生、休闲购物、商贸服务、绿化生态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经济功能,提升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拓展菜园建成区范围,深入实施“西进、东扩、南伸”战略,使菜园建城区逐步向青沙、金平、马关基湖区域延伸。大力实施浙江省“中心镇培育工程”, 强化政策扶持和改革措施落实,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加快产业集聚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教育、卫生、金融、商务、商贸、人居等综合服务功能培育和提升,加速菜园和洋山向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富有海岛特色、生态高效的现代小城市转型,并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周边乡镇的城市化建设步伐,使城市由点向带、由块向面综合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新渔农村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社会发展和谐美”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城乡统筹七大行动。加快形成由“中心镇—中心村—一般村”组成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镇规划布局体系。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重点推进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外岛殡葬改革和生态绿化等工作,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营造美丽、洁净的乡(镇)村环境,提高整体品位。不断壮大渔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建设一批现代化渔农业产业基地和渔农民创业基地。加快现代渔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统筹推进渔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完善渔农村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常态化建设,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培育造就一批适应现代渔农村发展的新型渔农民。推进渔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培育一批海岛风情小镇和村庄。全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渔农村小康社区创建和生态村(社区)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公共服务全覆盖的示范乡镇和社区。

(二)积极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

按照“一中两翼”的空间布局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全面提高要素供给能力,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提升和完善泗礁本岛及主要经济大岛公路、码头、站场建设和相关航线、航班,建立健全高效、畅通、优质、节约的水陆交通运输系统,提供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的人性化运输服务,实现泗礁本岛至大陆及主要经济大岛的“蓝色高速”。重点建设不同等级公路103.86公里,客货码头、车渡码头9个,陆上客运、货运中心、客运站7个。

完善稳固放心的水利网。围绕提高抗旱和增强防台减灾能力,重点建设蓄水、饮用水安全工程,强塘固防工程,渔港建设工程。完成日产6000吨海水淡化工程、自来水输配送管道敷设工程,改扩建现有水库,实现库库联网,增强水利设施调蓄能力,开展大陆引水工程前期准备,提高海岛居民饮水水质。到“十二五”末,全县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继续完善防台减灾设施,推进强塘固防工程,逐步提高海塘标准等级和改造渔港设施,完成嵊泗防灾减灾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海洋气象综合探测基地建设,抓好嵊泗中心渔港(扩建)、洋山大岙渔港等建设工程,为渔业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构筑安全可靠的电力网。按照“多点保障、多路环绕、多岛备用”的原则,加快推进大陆向海岛联网工程和主要经济大岛变电站、电力建设步伐,合理优化区域分布,形成疏密有致、功能完善的供电网络,以提高电力中长期安全保供能力,实现电力供给适度超前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城乡长远发展的需要。重点建设110KV衢山—泗礁输电工程,加快推进110KV嵊泗联网、110KV沈家湾输变电及泗礁—洋山、绿华等岛屿电力联网、小洋山海上风电场和绿华风电场一期工程建设,加快备用电源建设,合理优化电力布局。抓紧实施电力生产基地、农村电网线路改造、农村电网智能化工程,确保海岛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供给。

建设高速先进的信息网。利用网络新技术,加快信息网络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光纤化方向发展。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容量、技术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公共信息资源平台的开发利用,实施电信网、有线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合一”。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增强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性,逐步建立高效、先进、安全的信息网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的需求。

六、大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加强以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一)完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创业体系。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积极构建政府推动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新机制,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渔农村富余劳动力、零就业家庭等群体就业。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和服务管理,不断完善政策、培训、服务等工作机制。宣传落实好各项鼓励个人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努力形成就业有门路、创业有机会的新局面。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置机制,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十二五”时期,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00人,渔农村转移就业2500人。

完善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加快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以全民医保为主线,巩固和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大力推进扩大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强基金的筹集和管理,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的征缴模式,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险基金,建立健全基金平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工程。深入实施社会关爱机制,积极开展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和扶贫济困活动。全面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体化,建立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补贴保障体系,分层分类突出对低保对象、失海渔民、特殊困难人群的救助,扩大社会救助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结对帮扶、医疗救助、慈善救助、法律援助等制度。到“十二五”未,基本建立以“城乡低保、渔农村五保、孤寡残疾、特困户救助”为基础,以优惠政策为支撑,以优化医疗救助和边缘提标为重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县城乡三项医疗参保率达到95%以上,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二)健全高效率的社会服务体系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现代化教育”为目标,巩固发展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健全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的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在较高水平上的教育均衡化。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不断壮大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提高教育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实施学校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切实加强和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名师培养和教师队伍管理的新机制。力争“十二五”末,全县中小学全部实现省级标准化。

推动海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布局,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以海洋文化中心为龙头,抓紧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切实提高公共文化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性。以文化惠民工程为载体,广泛开展一乡一品特色文化及公益性文化活动,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受众面。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为重点,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紧密融合,新建一批以海洋、海岛为特色的主题场馆,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形成特色鲜明、底蕴浓郁的海洋文化品牌。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大力发展和弘扬双拥文化,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县”成果。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推进泗礁和外岛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档案馆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勤劳纯朴、自强不息、同舟共济、勇立潮头”的嵊泗精神激励干部群众,深入开展以“美丽海岛”建设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社会氛围和社会风气。

提高医疗卫生和人口与计生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重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急体系。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健全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服务网络,实施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适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保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有序推进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

(三)建立强有力的社会稳定体系

加强“平安嵊泗”建设。坚持以群众工作统筹稳定工作,全面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大调解体系,进一步健全党委政府主导、职能部门负责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注重社会矛盾源头化解,规范信访秩序,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切实抓好县、乡(镇)二级菜篮子工程,保障市场物价稳定。突出抓好渔业、交通、建设工程、消防安全、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社会动员机制,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增强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事件的能力。坚持打防并举,着力构建海陆兼顾、传统与科技相互促进、打防控有机衔接的“列岛防控体系”,继续严惩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加强对“网络社会”的管理,改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做好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工作。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各项权力。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作用,拓宽人民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认真贯彻民族、宗教、侨务等方面政策,认真做好统计、审计、档案、气象和史志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切实做好国防动员工作,推进军民军地融合式发展。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军事设施保护。认真落实优抚政策,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充分发挥驻嵊部队在海洋综合开发试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法治嵊泗”建设,大力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深入实施《科普法》和《科学素质纲要》,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法律素质整体水平,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生态第一、保护优先”理念,突出海洋、海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集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生态修复,积极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推进发展方式向低碳方向转型升级,全面弘扬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

(一)提升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努力构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型特色海洋产业体系。集约利用资源能源,大力推进各领域、生产生活各环节的节能,着力形成节约、集约海洋资源利用体系,加大企业标准化、现代化管理力度,有序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固体废弃物污染综合防治力度,重点推进贻贝壳综合利用;扎实做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氨氮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工作;加大基层环保设施投入,加快乡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合理优化港口布局,有效降低港口资源消耗,推进临港产业领域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产业循环经济链。建立旅游企业清洁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推进A级景区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开发具有海洋、海岛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生态旅游景区(点),培育一批生态物流企业,构建海洋服务业循环经济链。

(二)加强海洋海岛生态保护

牢固树立“科学用海”、集约用地的理念和政策导向,坚持“防治兼顾、以防为主”的原则,实施海陆同步监督管理、陆地污染源控制。加强无居民岛的生态保护,合理有序开发无居民岛。集约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加强涉海项目的区域规划论证和生态环境监察评估,强化禁渔期制度,推行增殖放流、人工鱼礁设置。加强水资源保护,深入开展渔农村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创新执法方式,充实环保力量。加大固体废弃物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加快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继续深入推进再造绿岛工程,大力实施生态廊道、沿海防护林、生态公益林改造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着力提高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三)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

广泛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示范村和系列绿色创建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氛围。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对转型升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导向作用,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健全统计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创新生态项目运作方式,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力争“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八、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抓住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全面建设的契机,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与省市、上海等地的战略合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嵊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

(一)加大服务型政府建设力度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公共权力透明规范运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以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为中心,完善创新政府决策、运行和监督体系,突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现代化行政管理体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完、重大项目规划、布局与建设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以及决策责任制度。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和完善统计体制建设,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加快推进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职能分离,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

(二)着力提高机制体制创新能力

基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企业为主体、以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的科技和区域创新服务体系。高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发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成为我省、市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海洋生物高科技产业化基地。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小额货款公司发展;大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先行先试”步伐,积极寻求并协同理顺洋山保税港区、泗礁港区、绿华港区港口项目的管理体制机制,用好用活岸线、港口开放政策,用地用岛用海政策,探索实行“以岛养岛”政策。进一步完善城市运营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断增强海洋集聚辐射功能,在海洋产业、金融、投融资、科技、海洋生态保护、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配套改革措施。

(三)深入实施“岛城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要求和总体目标,切实加大海洋经济人才开发力度,抓紧编制海洋经济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重点引进一批中高级管理类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各类复合型人才,储备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优秀人才。积极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引导各类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为各类人才搞好服务。进一步加大引智聚才力度,研究制定、建立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吸引本地大学生回乡就业与创业。力争在“十二五”末,建设一支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培育一支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造就一支高层次的港口物流、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立一支以渔农业专业大户、渔农业经营能手和渔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为主体的渔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县各类技术人才达到3800人。

(四)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充分发挥独特区位条件、深水岸线、海洋旅游等优势,加大与上海等周边大城市的交流与协作,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依托上海与长三角大中城市科技、人才、资金等优势,切实加强在港口经济、科研、文化、医疗、旅游等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促进海洋经济现代化水平提升。树立“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理念,加强重大项目规划、包装与推介,转变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完善服务机制,推行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大力吸引港口物流、航运服务、酒店餐饮、休闲度假等服务性外资和县外内资。发挥行业协会、地方商会、驻外机构、嵊泗籍在外成功人士的作用,力争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和知名品牌上实现重大突破,努力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县域经济与服务性外资双赢发展。

九、保障措施

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建立健全责任分明、推进有效的实施机制。发挥规划纲要的统领作用,通过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的系统联动、分解落实,形成层次分明、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一)统一认识,加强宣传

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作用,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加强领导、开拓创新、全力抓好工作落实。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十二五”规划纲要,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和积极参与规划纲要实施。

(二)明确责任,逐年推进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全力组织规划纲要实施,按照纲要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提出年度或分期实施计划,细化各项目标和举措,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加强目标考核和监督管理,确保纲要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三)落实项目,推动实施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强化综合协调、指导服务,认真实施“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引导民营资本加大投资,全面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强化评估,适时调整

加强对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在规划纲要实施的中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经中期评估需要对本规划纲要修订时,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为确保“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及时研究海洋、海岛开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开发开放工作的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健全具有嵊泗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凝聚合力,加快嵊泗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的纲领性规划。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为着力构建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海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