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组配分类:

  • 公开方式:

统计分析第六期《2011年我县渔业生产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2-08-09 10:41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中国嵊泗门户网站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第六期

嵊泗县统计局  
 O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2011年我县渔业生产情况分析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县在克服贻贝养殖遭到重创,伏休期延长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努力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实现渔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2011年全县海洋捕捞生产稳定,渔民收入较快增长。
一、2011年渔业生产运行基本情况
1、捕捞产量稳定增长,主要海水产品三增一减。2011年全县捕捞总产量 23.49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鱼类195083吨,增长5.8%;蟹类9906吨,增长45.9%;头足类10363吨,增长19.7%;虾类18702吨,减产12.1%
2、渔业产值增幅较大,高产高效渔船数增多。2011年全县实现渔业总产值2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捕捞产值2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从各捕捞作业看,全县高产高效渔船数增加。伏休开捕帆涨网船只第一水生产平均产值达39.32万元,最高单位产值130万元,产值50万元以上渔船较为普遍,高产单位一水的产值超过往年渔船全年或半年产值。2011年全县帆涨网最高单位产值457万元;对拖作业最高单位产值240万元;拖虾作业最高单位产值170万元,深水围网作业最高单位产值820万元,平均产值515万元。
3渔民收入较快增长,与兄弟县区差距缩小。随着渔业产值的大幅度增长,渔民收入也水涨船高。2011年,全县渔民劳均收入达37013元,比上年增长10.3%,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899元,增长17.9%,增幅快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与定海、普陀、岱山的差距也从上年的人均855元、516元、878元缩小到今年的人均726元、414元和803元。
4、海水养殖减幅明显,养殖品种不断调整
2011年全县海水养殖面积2.68万亩,其中贻贝养殖面积1.52万亩。受台风“梅花”影响,全县海水养殖受重大损失,导致贻贝大幅度减产,全年贻贝产量仅4.82万吨,比上年减少39.61%;实现养殖产值1.16亿元,比上年减少22.15%。为改变当前养殖业产品单一状况,在传统养殖品种基础上,积极试养梭子蟹、牡蛎、扇贝、半滑舌鳎、大菱鲆等养殖品种。目前,紫贻贝人工育苗,杂色蛤(本地沙蛤)人工育苗和小刀蛏育苗已获得成功。
二、促进渔业产值增长和渔民收入提高的三大因素
1水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鱼价的大幅上涨是今年渔业产值增长和渔民增收的主要因素。2011年渔获物价格一路走高,平均吨鱼价9548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大宗类水产品价格小黄鱼增长42%、大带鱼增长53%、中带鱼增长80%,大鲳鱼增长75%,赤梅增长35%,有力推动了渔业产值的大幅攀升。
 2柴油补贴款保障了渔民利益。2011年全县共发放渔用柴油补助资金1.99亿元,比上年净增1.16亿元,平均每个捕捞渔民补助到柴油款1.72万元,大大减轻了渔民的负担,降低了渔业生产成本,促进了渔民收入的增长。
 3高价格水产品产量比重上升今年渔获物中高价格的水产品产量增长较快。2011年全县高价格的水产品产量7.51万吨,比上年增长15.5%,占全部捕捞产量的32.0%,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小黄鱼产量17424吨,增长96.7%,占捕捞产量比重提高3.4个百分点;鲳鱼产量8628吨,增长12.0%;蟹类产量9906吨,增长45.9%鱿章鱼产量10363吨,增长19.7%高价格的水产品产量的增长拉动全县水产品产量上升4.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