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05-28 14:47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3月1日在嵊泗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嵊泗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虞国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严峻形势,面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中共嵊泗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的系列政策和举措,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科学应对、创业创新、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39亿元,比上年增长8.8%;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32亿元,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亿元,增长10.4%;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7元,增长11.1%;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018元,增长8.8%;城镇登记失业率3.89%。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抓重大项目进程,积蓄后劲谋发展。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中央和省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始终把重大项目的引进、推进和管理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积蓄发展后劲。重大工程取得新进展。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15项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64亿元,其中2009年完成投资17.45亿元。绿华散货减载平台工程、上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工程均已竣工投产;马关围涂工程已完成50%工程量,累计完成投资5300万元;基湖、徐公岛、南长涂三大旅游项目按计划进度加快推进,累计完成工程性投资18400万元。小洋沈家湾客运码头、嵊泗中心渔港(新港区)扩建、洋山申港石油储运二期、衢山至嵊泗110千伏交流联网、洋山15万吨级修造船基地等工程前期报批顺利完成,均于去年如期开工建设;泗礁风电场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09年共向国家、省、市争取各类项目补助资金3.70亿元,争取落实了嵊泗中心渔港(新港区)扩建工程70%省级配套资金,极大地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的财政压力。招商引资取得新业绩。加大产业招商推介力度,积极储备港口、物流仓储、水产加工、旅游开发等18个重大招商项目,突出小洋北侧已成陆的3.8平方公里围垦区域和马关围涂区域的宣传和推介。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洽谈会和推介会,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进行产业对接,坚持引优引强,力争招商实效。跟踪做好青沙围垦、LNG冷能空气分离、洋山国际中转物流园区、青沙美丽岛度假旅游等在谈项目的服务工作,进一步营造“亲商、爱商、富商”浓厚氛围。全年新引进招商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10.85亿元,合同利用市外资金2.8亿元,实际到位2.4亿元,圆满完成市招商考核目标任务。项目管理取得新成效。加大对重大建设项目国有资本投入和有效管理的力度,小洋北侧围垦项目、小洋沈家湾客运码头工程、嵊泗中心渔港(新港区)扩建工程分别组建了县盛洋围垦开发有限公司、县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和县中心渔港(新港区)扩建工程指挥部。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加强项目审批管理,全年共审批立项政府重点项目31项。严格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定出台了《嵊泗县乡镇招投标实施办法》,进一步构建了覆盖全县的招投标网络体系,全年招投标市场实际进场交易金额5.92亿元。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整合政府重点和实事项目财政专项资金。

(二)齐心协力抓海洋经济产业,力保增长促转型。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县实体经济的冲击,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扎实抓好港、景、渔三大产业,海洋经济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港口产业在帮扶解困中得到企稳回升。高度关注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码头、马迹山港区宝钢矿砂中转码头、绿华港区散货减载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态势,协调解决建设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出台了《嵊泗县海运企业转贷方案》,在稳控风险的前提下,全年累计为企业转贷9090万元,提供融资担保近3亿元。积极争取海运货源,在原有300万吨的基础上,去年又争取到马迹山港区宝钢矿砂中转码头二程运输配额200万吨,扩大了海运市场份额。海运业在政府的扶持和自身努力下得到稳步发展,海运业总运力达到29.04万载重吨,净增11.44万载重吨。进一步发展船代、货代、外轮供应等口岸服务业和洋山深水港区“穿梭巴士”二程运输业,全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 7184.5万吨,增长8.9 %,占舟山港的37%。旅游经济在培育扶持中得到提质扩量。在推进三大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不断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先后完成了小梅山景观工程、北朝阳海钓基地、小洋小岩礁和大指头山等旅游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抓紧实施五龙原生态蓝色海岸休闲度假旅游带、东海渔村二期等旅游项目。设置了泗礁本岛旅游标识标牌,尝试运行旅游交通专线。进一步做大做强渔家乐、海钓等特色旅游精品,“东海渔村”渔家乐宣传网站建成开通,“东海渔村”等特色旅游村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宣传促销继续深化,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贻贝文化节和“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嵊泗列岛旅游推介会”,积极承办舟山群岛2009中国海洋文化节嵊泗分会场活动等,努力实现了嵊泗旅游与上海世博会的对接,扩大了嵊泗旅游在上海乃至长三角的知名度。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9.32万人次,同比增长17.9%,实现旅游收入10.42亿元。渔业生产在创业创新中得到稳定发展。进一步推进渔业经济优化升级,制定实施“五大渔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确定了今后三年内渔业扶强扶优发展的目标任务。渔船更新改造稳步推进,渔业作业结构日趋合理,积极推行渔具渔法革新,引导渔民向节能型、资源型、效益型的作业方式调整。渔业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覆盖全县的渔业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取得实效,针对渔业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予以解决,确保了渔业形势稳定。全年完成渔业产量28.57万吨,增长4.3%,渔业总产值16.05亿元,增长10.5%。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厚壳贻贝无公害产品、产地双认证获农业部确认,全县贻贝养殖面积达到2.38万亩,产量达到7.39万吨,增长20.2%。我县获得省级贻贝产业基地称号,枸杞乡入选全省十大特色乡镇,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获农业部立项批复。加大渔业基础设施投入,共投入3260万元完成渔业后方设施和渔业现代化建设,“十一五”标准渔港建设有序推进,枸杞乡养殖综合场地等渔业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海洋综合管理和渔业综合管理得到加强,重大项目的海域使用和无居民岛利用完成审批。

(三)统筹协调抓城乡发展环境,激发活力强要素。一年来,我们不断深化“一中两翼”区域统筹发展,着力优化城乡发展环境,城乡统筹发展已进入整体协调阶段。岛城区域发展进一步推进。规划体系不断健全,编制完成了《嵊泗县港口岸线利用总体规划》、《嵊泗东部(嵊山—枸杞)区域发展规划》、《小洋北侧综合开发产业报告评审和产业集聚规划》等重大规划,开展了马关围涂经济区、大洋山西侧围垦经济区的规划研究和《中心渔港陆域配套规划》的编制工作,城市规划展览馆如期开放,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调研;市政建设有机更新,共投入3256万元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工程,县城“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进一步推进,顺利完成了马关供水主管网、马前岗隧道修复工程和兴海路西侧道路等一批市政基础工程;城市空间进一步扩展,旧城改造工作加快推进,房地产完成投资1.6亿元,房屋施工面积24.46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户外广告、占道经营、非机动车辆停放管理等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经济强镇建设有效推进,投入33915万元加快菜园镇和洋山镇交通、供水、渔业、电力、环保和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共投入1.31亿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徐公岛客货码头已竣工,嵊山至枸杞三礁港大桥顺利合龙。泗礁岛车客渡码头、洋山车渡码头、大洋客运码头完成主体工程。新建或改建沥青公路5.5公里。海上客运通行能力不断提高,“碧海1号”高速客轮投入运营,载客650客、航速18节、抗风力达9级的“嵊鹰3号”客轮及2艘高速客轮正在打造,计划于今年投入运营。增加泗礁至小洋、大洋至小洋航班密度,开通泗礁至岱山高亭、泗礁至花鸟、绿华、壁下直航。加快泗礁本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4000吨级海水淡化五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 2400万元。切实加强电网建设,初步构建以35千伏为主的岛际电网,10千伏绿华至花鸟、东库联网工程建成运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进一步推进。认真实施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一轮《嵊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扎实推进。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规范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公开出让制度,不断加大闲置土地清理与处置力度。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大力实施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生态工程。全面推进菜园、五龙、枸杞等3个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申报和黄龙乡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全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能耗和排污监控进一步加强。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8.53%,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再造绿岛工程,投入2000万元完成了沿海防护林、生态廊道和绿化示范村等项目。投入600万元治理完成8个地质灾害点和9处地质危险区域。继续推进殡葬改革,洋山殡仪馆、洋山陵塔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黄龙殡葬设施开工建设。科技和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不断完善公共科研平台建设,建立了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嵊泗海洋生物技术中心,组织实施省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贻贝产业提升工程》,强化科技创新攻关能力,厚壳贻贝产业化人工育苗获得完全成功。继续实行柔性引才工程,通过公开招考、直接引进等方式,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19人。继续做好引智借智工作,加强与省内外各大院校、机构合作交流,进一步促进我县各类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全力以赴抓社会民生事业,维护稳定创和谐。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服务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增长与惠民生、保稳定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再就业,通过就业培训、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和培育渔农村转移就业带头人等工作,有效落实港口企业、海运企业和涉港项目企业的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818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27名,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891名。通过制定出台大学生创业奖励补贴、见习制度等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积极稳妥做好公务员津补贴规范工作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不断完善《嵊泗县困难群众分层分类救助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助学等相关政策,83户低收入家庭实现脱贫,再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补贴标准,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58万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和物价补贴198.7万元,五保、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4%,去年我县还被命名表彰为全省基层低保规范化示范县。积极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企业退休养老金增资人员2492名,人均月增资134元。组织全县2000余名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了免费健康体检。加快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对菜园城区低保2.5倍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了廉租补贴,新增廉租补贴对象37户。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努力营造全县上下关心支持残疾人和老年人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积极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着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均衡化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2009年高考取得近10年来最好成绩。加强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全面实施,人民医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认真抓好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完善医疗技术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三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科学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正确的舆论宣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2009年我县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753人,参保率达92.8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05人。海洋文化强县建设扎实推进,海洋文化中心投入使用,实施完成了乡镇有线电视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海岛特色文化,培养海岛艺术人才。着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编辑出版海洋文化丛书《列岛遗风》,嵊泗渔歌、嵊泗渔民服饰、鱼类故事等3项内容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渔农村小康体育村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2009年计划生育率为99%。新渔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化。累计投入暖促资金2196万元,全县7个社区顺利通过市级小康社区创建验收。编制完成22个村庄整治规划,投入338万元完成7个村庄整治任务,顺利完成渔农村环境改造工程等一批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启动渔农村劳动力“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渔农民整体素质,完成培训280人次。扎实推进渔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全年改造困难家庭危旧房50户,新建经济适用房120套。大力推进村务监督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县行政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的实施意见》,村级监督机制实现了全县覆盖。切实加强社会稳定和谐。继续深化“平安嵊泗”建设,不断健全社会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和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出色完成了国庆60周年安保工作。加大对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扎实开展“十小”行业整治规范工作。认真实施“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规划,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气象和“三防”工作,继续落实强塘固房工程,制定出台《嵊泗县基层防灾体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提高政府公共安全的防灾救灾能力。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认真抓好海上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完善“三网一体”的渔业安全综合监管网络体系,率先在全省实施渔业安全生产差异化管理,全县安全生产“三项指标”继续保持零增长,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同时,去年人代会上提出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八个方面实事项目全部落实完成。工会、共青团、妇女、科普等工作不断提高,统计、粮食、物价、人防等工作不断加强,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史志、档案、征兵、双拥、慈善等事业取得了新业绩。

(五)创新实干抓政府自身建设,提升能力强服务。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科学执政,强化能力。大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建设。强抓政府执行力,在重大项目建设、财政税收和稳定就业上下功夫,保持经济形势不下滑;强抓领导干部谋事办事能力,组织参加全县“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大调研活动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着眼解决一批事关全局性、方向性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强抓公务员队伍管理能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和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坚持服务为重,优化管理。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切实做好企业增收减负工作,减免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新增1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00万元水产加工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和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担保额度,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规范政府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出台《嵊泗县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深入推进行政负责制,继续实行政府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大政协监督的重大项目协调机制,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年承办人大代表意见建议70件、政协委员提案79件。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制定出台和实施《嵊泗县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监管暂行办法》和《嵊泗县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努力减少各项日常开支,按照公用经费压缩10%的原则,已累计节约经费 270万元。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进一步完善乡镇预算编制、资金收支和招投标等制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执行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的形势下,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科学应对、齐心协力、拼搏实干、奋发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驻嵊部队、武警官兵,在嵊的部、省、市属单位,向所有在嵊的投资者、建设者和关心、支持嵊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薄弱环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稳步发展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如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刚性支出不断增长,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增大;城乡统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的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2010年是嵊泗经济社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面谋划“十二五”以及更长远发展的重要一年。综观当前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既要看到国家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总体趋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又要看到国际国内环境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既要看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长三角经济带、环杭州湾经济圈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浙江海洋产业带规划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舟山全面跨入大桥时代,给我县带来的极佳机遇,又要看到我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既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一批事关我县发展的重大项目取得的新进展,又要看到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与兄弟县区所存在的差距。

对此,我们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科学判断形势,积极应对挑战,齐心协力营造支持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对此,我们要统一认识,抢抓机遇,牢牢把握发展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扬长避短、乘势而上,千方百计推进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对此,我们要统一步调,狠抓落实,大力发扬敢为人先、敢于负责、敢担风险、敢破难题的“四敢精神”,尽心尽责、一干到底,努力实现我县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根据县第十一次党代会2010年年会精神,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克难攻坚、奋发有为,以实现新发展、夯实新基础、推进新民生为工作主线,立足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产业转型,推动城乡联动,切实改善民生,全力推进“东海明珠·中国第一岛城”建设。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建议2010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增长8.3%;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0元,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00元,各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5%,COD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5%和3.6%。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牢牢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牢牢把握抓投资、蓄后劲,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始终把有效投入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强化主体意识,加快推进重点涉港项目、旅游项目和城乡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不断增强我县经济发展后劲。

——牢牢把握育特色、上水平,坚定不移发展海洋经济。始终树立抓特色就是抓水平、抓发展的意识,力促我县港、景、渔产业全面协调发展。高起点规划,全方位比较,做大做强临港产业。明确大品牌、大产业、大旅游发展定位,提升海岛旅游的高端品位。着力研究传统渔业发展瓶颈,做优和巩固现代渔业。

——牢牢把握求创新、破难题,不断增强区域发展优势。始终把创新作为新形势下区域发展的源动力,把统筹兼顾作为基本方法,不断挖掘各区域发展的特点和潜力,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开创我县列岛统筹发展新格局。

——牢牢把握拓就业、重民生,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始终把民生工作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落脚点,加快富民惠民步伐,切实抓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全力推进公共服务向渔农村延伸,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牢牢把握强执行、求实效,继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始终把提升政府执行力放在首要位置,增强广大干部的全局协作意识和责任忧患意识,增强应对挑战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在新一轮发展中,凝心聚力,在工作岗位上干好事、干成事、干大事。


三、2010年政府主要工作


(一)以力促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进一步实现海洋经济新发展。

牢牢把握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构筑“港、景、渔”现代海洋经济体系。

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围绕国务院提出的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充分利用我省加快海洋产业带规划建设的有利时机,着力构筑港口产业体系。深化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对接课题的研究,加快江海联运一体化物流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县内企业优先向“海进江”方向发展,全县海运运力稳中有升,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750万吨;加快绿华港区、大洋西侧、小洋北侧围垦等区域的规划开发,着力抓好香港裕程物流、石油中转储运等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工作,进一步推进以项目带动港口配套产业的发展,依托洋山深水港区、绿华港区和马迹山港区等三大港区建设,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业、口岸服务业、LNG冷能综合利用业和港区后勤服务业等港口配套产业,促进我县港口产业向综合配套型产业方向转变。进一步加大海运业发展扶持力度,通过激活国有资本和民间投资,不断增加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的市场份额,壮大我县海洋运输业,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宁波—舟山港北部港口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港、组合港,成为长江黄金水道江海联运主要物流基地,尽早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做精做活旅游产业。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品牌的旅游发展思路,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积极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项目,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强化“规划超前、交通先行、环境为重、引进开发、人才为先、文化渗透”的发展理念,加快旅游项目招商和开发建设。牢牢抓住上海世博会召开的有利时机,积极发挥人文优势和资源优势,全面做好推介嵊泗旅游的对接工作;继续举办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进一步做好以节造势,以势兴旅文章,提高嵊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探索研究与嵊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交通体制改革,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创新旅游融资方式,深化国有资产参与旅游开发管理,投资建设五龙原生态蓝色海岸二期工程;继续实施旅游强镇和特色村战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开辟县内岛际旅游航班,积聚旅游人气,积极实施“渔家乐”村庄环境风貌改造工程,打造一批海洋风情渔镇和海岛美丽村落,将旅游目的地由中部向西部和东部乡镇拓展;推进A级旅游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提升六井潭、大悲山、东海渔村和金沙区域等重点亮点景区的旅游品位;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加快打造海景房产、会议旅游、休闲养生、游艇俱乐部、游钓等具有嵊泗列岛特色的国际化、高端化旅游产品,推出以海鲜美食、海钓旅游等为主的旅游精品项目,着力破解淡季旅游问题,计划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3亿元 。

做稳做优现代渔业。坚持渔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围绕“改造渔业、创新渔业”发展主线,进一步促进渔业结构调整,突出培育渔业块状经济,努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贯彻落实市政府“十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五大专项行动计划”,三年内创建渔业强镇(乡)3个、强村(社)10个,打造装备先进的捕捞示范带头船140艘,培育渔业星级老大等渔业发展领头人50名,建设生态精养高效养殖业示范基地3000亩,建立新型渔业管理组织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个。继续把渔业捕捞放在首位,加快渔船更新改造步伐,积极引导渔民调整作业结构,做好高效生态渔业试点工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发展现代化大型围网等经济效益较好的作业。注重渔船的技术改造、装备更新和质量提升,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远洋捕捞队伍。开展规模化、多元化和原生态化的海水养殖方式,强化贻贝、海参和大黄鱼等品种的科学养殖,计划全年实现渔业总产量28.5万吨,渔业总产值16.5亿元。建立健全各类渔业经济组织和渔业行业协会,创新渔业股份合作制,逐步完善新型的渔业管理服务体制。继续加大渔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力度,切实提高渔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推进渔农村“双证制”教育,强化渔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捕捞渔民的综合素质。加强海洋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推进马鞍列岛海洋牧场建设,促进生态系统修复和渔业资源增殖。

(二)以力推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新活力。

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着力点,进一步营造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浓厚氛围。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把今年确定为“项目推进年”,就是要通过各种措施,竭尽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确保重大项目如期开工投产,以大投入、快建设、早产出来拉动经济增长。要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对重大项目逐个建立工作班子,组织专门人员加强服务,着力为企业做好全程服务。今年共安排19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176.4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32.57亿元。继续推进嵊泗中心渔港(新港区)扩建、小洋沈家湾客运码头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小洋北侧围垦;增强企业主体意识,继续抓好洋山申港石油储运二期、基湖东海外滩旅游开发、徐公岛综合旅游、高场湾龙岩礁旅游度假接待中心一期、洋山15万吨修船基地、衢山至嵊泗110千伏、马关围涂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要加快促成已签约项目早建设,帮助企业在项目前期、项目包装、项目审批等环节上解决困难,促使项目早日建设。要抓好重点区域的产业招商,加紧跟踪在谈项目,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联系,促成在谈项目早签约,特别要关注与我县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新技术类、海洋生物类、现代物流和加工贸易类、港航服务类和水产品精深加工类等大项目、好项目,加快临港产业园区的集聚。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制,重点培育省级嵊泗贻贝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做好贻贝苗种育苗等一批科研项目;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企业争创市级著名商标意识,拓展国内销售市场,推广“嵊泗贻贝”集体商标准用联盟标准,启动嵊泗贻贝向欧盟申请注册工作,提升“嵊泗贻贝”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嵊泗贻贝生产经营效益。充分发挥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嵊泗海洋生物技术中心作用,切实加大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继续抓好人才引进工程,把引才工作向港口航运、旅游和教育、卫生事业倾斜。进一步实施“岛城人才培养工程”和“渔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落实“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市“111人才工程”,全面提升我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巩固省级生态强县创建成果,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推进渔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行生态旅游、生态养殖、增殖放流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开发新举措,在全县兴起倡导清洁生产、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加强要素保障能力。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保障要素有效供给。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13亿元以上。力争在年内完成小洋沈家湾客运码头60%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嵊山枸杞三礁港大桥工程并实现通车;开工建设泗礁岛货运码头和黄龙车渡码头工程,启用大洋车客渡码头,完成乡镇港湾式站场8个,启动嵊泗汽车站选址工作;改建低等级和等外级公路,开工建设菜园镇金平、黄龙乡和枸杞乡等环岛公路,进一步改善乡镇交通面貌;加快更新客运运力,开通东部乡镇至小洋、至泗礁岛等客运、货运航线,新增泗礁至杭州长途班次,继续增加泗礁至小洋等客运航班密度,进一步打造我县半小时海上交通经济圈。按照《嵊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围海造地,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抓紧开工洋山大岙围垦及渔港工程,启动青沙围垦项目,努力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为县内重点项目的建设提供土地供应保障。加快饮水工程建设,抓紧完成泗礁本岛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启动建设黄龙1000吨级的海水淡化工程。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县电网布局和电网结构,完成4个乡镇和11个行政村的电气化标准建设,改善基层电网。 

(三)以力保民生事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开创城乡统筹新局面。

解决民生问题,保障群众生活是政府工作的根本。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快速发展。

切实抓好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一中两翼”的城市发展体系,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促进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加快以县城为核心的中部辐射发展,进一步整合城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房地产,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推进菜园西城区开发和半山坡区域开发,积极实施小菜园岸线整合和菜园旧城区改造,完成电影院地块和入城口改造规划设计方案,进一步提升县城的综合功能。全力促进大小洋山的西部互动发展,加大洋山新城项目的建设力度,着力研究洋山交通体制,改善大小洋山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推进嵊山—枸杞的东部联动发展,以《嵊山—枸杞经济区域发展规划》为引领,进一步明确发展任务,重点打造现代化渔港重镇和渔牧之乡。

大力发展渔港经济区。依托嵊泗中心渔港扩建工程,着重规划渔港陆域配套区块和周边区域产业布局,重点围绕以渔港陆域配套区块为核心,周边区域为补充的发展思路,在近年内整合渔港区内的围垦陆域、岸线和金平西岙110亩围垦区,积极发展渔港经济区渔业服务业、消费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推动郊区的城镇化水平。积极推进东部现代渔港经济区建设,以嵊山中心渔港为依托,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优势,加快周边渔业区块向东部集聚,做大做强水产品交易、加工贸易等产业。

着力推进新渔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新一轮城镇化发展政策,强化中心镇、中心村规划,加大对渔农村民生实事项目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序推进新渔农村建设;深入实施新一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新农村小康社区综合示范点建设,继续深化新渔农村建设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进一步巩固小康社区建设成果;扎实开展解困帮扶工作,稳步实施小额信贷扶贫计划,切实增加低收入人群的创业增收渠道。着力优化渔农村社区工作职能,努力探索建立具有嵊泗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机制和管理服务模式,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新渔农村建设。

加强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坚持把培育经济增长点与形成新就业增长点结合起来,把重大项目开发建设与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帮扶机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建立健全“县级—乡镇—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继续实施各类扶持就业的优惠政策,认真做好就业援助、培训、服务等工作,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扎实开展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再就业,确保社会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大统筹力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统筹推进新型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完善社会保险统筹机制,不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面。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渔农村住房建设改造工作。加大力度继续做好低保对象、低保边缘户、重点优抚对象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优抚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慈善工作,切实关心群众生活上的困难。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努力平抑市场物价,做好低收入群众物价动态补贴工作。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创新教育机制,引导良好的师德学风,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力推行特色化、小班化教育方式,努力提升嵊泗教育品牌。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力度,拓展三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继续落实公共卫生目标管理责任制,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巩固在90%以上。初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着力解决医疗人才短缺问题,重点培养和引进医疗卫生人才,启用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改善全县群众基本医疗条件,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推动嵊泗海洋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深度挖掘嵊泗海洋文化内涵,促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旅游的结合,传扬嵊泗渔歌、嵊泗渔民画、嵊泗海洋风情摄影等海洋文化名片,打造嵊泗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海洋文化中心的平台作用,引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演艺精品,努力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继续开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文艺精品建设,打造嵊泗节庆文化活动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内容。加快全县广电网络改造,推广使用数字电视,推进“村村通”、“村村响”等无线覆盖工程,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嵊泗”建设,完善社会防控体系,切实做好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工程,加强信访工作,加大化解结案力度,减少群众集体访和越级访。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落实各类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狠抓安全生产各项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地质灾害点及危险区域的治理力度,着力解决去年风暴灾害暴露的地质灾害问题。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气象和“三防”工作,切实提高政府公共安全的防灾救灾能力。开展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推进全县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等长效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建设,继续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切实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残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台湾事务等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以力抓增收节支工作为突破,进一步落实财政稳定新举措。

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年活动,以“涵养财源,优化结构”为抓手,实行开源与节流并举,确保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坚持把涵养财源作为财政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意识。一手抓经济发展,着力培育财源;一手抓税收征管,促进财政增长。要充分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力争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推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扶持财源建设。进一步调整财政对企业的支持政策,加大对地方税收有重大贡献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骨干财源,培植新兴财源,增加新的财源增长点,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结果体现到财税增长上来。重点加强与大型港口企业、现代临港服务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大宗货物销售企业、大型涉旅企业及港口建设单位,在交通运输业、现代临港服务产业、现代贸易业、旅游业、建筑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引进企业注册嵊泗,进一步涵养地方财源。强势拉动海运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争取货源,帮助企业获取最大运量,加速我县海运业整体回暖,培育可持续增长的地方财源。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的措施和办法,充分挖掘税源,保证及时入库,做到应收尽收。坚持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加强与上海方的沟通协商,做好洋山保税港区税收征管体制及利益分配新一轮谈判工作,确保嵊泗地方利益最大化。

坚持把优化结构作为财政收支平衡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文化、医疗、社保、渔农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加大对“三渔”的普惠力度,切实落实渔农民减负、油价补贴等优惠政策,继续深化“家电下乡”等一批促进基层消费的优惠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引导企业加大转型升级、自主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全方位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创新财政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和跟踪监管制度,加快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加强乡镇财政监管。进一步树立节支理念,全面厉行节俭,坚决制止铺张浪费,继续控制和压缩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

今年,继续办好八方面为民实事项目。渔业后方设施建设方面,计划总投资1560万元。实施中心渔港防浪堤加固维修二期工程和五龙乡、黄龙乡、嵊山镇海塘渔港加固、渔用场地、渔用码头等渔业后方设施工程。社会事业建设方面,计划总投资3807万元。其中教育设施投入1417万元,新建菜园中心幼儿园、改造海星中学运动操场和实施嵊泗中学校园水处理项目;实施洋山镇文化站和农贸市场改建工程;拆建菜园中心农贸市场、建设菜园殡仪服务中心等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投资3081万元继续实施“再建绿岛”工程,建设生态廊道、山体绿化1563亩,建设沿海防护林517亩和创建5个绿化示范村。渔农村住房改造方面,计划总投资800万元。结合“渔家乐”村庄环境风貌改造,实施嵊山镇、枸杞乡和菜园镇石柱村、五龙乡黄沙村等住房改造工程。渔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方面,计划总投资2663万元。投资1350万元建设黄龙1000吨级的海水淡化工程,完成五龙乡会城村和边礁岙村供水管网工程。各乡镇民生项目方面,计划总投资649万元。实施乡镇道路硬化、危坎改造、路灯路标、公厕改建和垃圾无公害处理等16项工程。统筹城乡劳动力方面,完成城镇劳动力、外来劳动力、复退伍军人及随军家属就业培训350人,渔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50人,安置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0人,扶持城乡劳动力创业10家。公共安全方面,投入495万元治理地质灾害点及危险区域20处,严格落实各类安全事故责任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施政水平,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学习型政府。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要深入领会和谐社会建设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树立公务员终身学习观念,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嵊泗实际,明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加强现代经济、法律、科技等知识的学习,自觉按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努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判断形势、驾驭经济、应对复杂局面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工作思想,凝心聚力,勤政爱民,提高政府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大对重点工作的考核力度,坚决摒弃个别机关单位的慵懒风气,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争先氛围。大力发扬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的计划性、事件发展的预见性和应对问题的灵活性,做到坚持原则、灵活处理,提高办事能力和工作水平。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意识,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积极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

建设法治型政府。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县人大报告重大工作事项,向县政协通报情况,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效率。深化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深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执行《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和备案审查,切实提高政府行为规范管理水平。

建设廉政型政府。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继续实施政府“阳光工程”,提高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行为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廉政教育,着力完善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和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大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切实加强政府信息平台建设,继续深化“阳光政务”,落实政府领导信访联络制度,畅通政府与群众的联系渠道,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各位代表, 实干才能兴业,发展才有希望。实现嵊泗繁荣和谐,是全县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中共嵊泗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决心、昂扬向上的斗志,实干谋发展,创新克时艰,为实现“东海明珠·中国第一岛城”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