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人民政府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3-23 16:46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五年看头年,开局最关键,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力争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4亿元,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生态立县为引领,擦亮绿色发展新底色

筑牢生态屏障。完善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措施,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调整完善工作。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复核,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试点建设终期效果评估。持续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新增国土绿化造林面积420亩。坚决抓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全面完成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持续推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增殖放流各类苗种6亿单位。

加强生态保护。持续推进“水、气、土、废、塑”治理攻坚。加大海陆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主动参与长江口区域联保共治。编制近海海域海洋生态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养殖泡沫浮球替换整治,大力推行养殖标准化建设,完善水源地日常巡查管理机制。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落实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强化土壤环境全过程风险防控,创建“无废海岛”,力争获得省级“无废城市”命名。加快建成泗礁本岛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处置场。

促进绿色发展。编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启动碳达峰评估、碳中和可行性途径研究。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抓好花鸟乡、洋山镇雄洋社区低(零)碳试点创建。开展海岸带GEP核算省级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系统梳理以海洋碳汇为主线和亮点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谋划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参与市场交易机制,积极争取生态补偿收益。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推广分布式能源应用于大型公共设施,加快工业、旅游业、渔农业生态化转型。开展节能节水专项行动,大力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二、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

壮大港航产业。落实《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加快促成小洋山北作业区和沈家湾作业区规划报批。全力推进上海LNG站线扩建、洋山国际中转物流园区、中交洋山海工基地、马迹山港2000万吨混矿等一批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宁波舟山储运基地建设,协调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支线码头、LNG加注与过驳平台项目。实施新一轮航运业发展扶持政策,争取更多二程运输份额,力争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0500万吨,海运总运力达到80万载重吨。抓住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修订契机,争取县域主题功能岛布局等重大战略需求纳入总规。

提升旅游产业。加快建设省级海岛公园样板区,争创嵊山镇、枸杞乡省级4A级景区镇,打造“山海奇观”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升级六大主题岛屿品质,实施嵊山满咀头、黄龙东咀头高端民宿聚落项目,大力推进雷孟德旅游项目、花鸟“到灯塔去”项目。出台民宿聚落发展指导意见,发展民宿综合体3家以上,省市级等级民宿达100家以上,主题民宿、精品美宿占比提高到35%以上,实施普通民宿提升行动。拓展跳岛游、研学游,引进海岛探险、游艇帆船、水上飞机等新业态,开发海上诗路主题游线,谋划落地具有海岛辨识度的特色文旅项目。丰富泗礁本岛淡旺季业态布局,培育“百县千碗·嵊泗渔味”体验店,探索开发海岛温泉产品,推动旅游与文体、研学等业态融合。实施黄家台遗址保护工程,打好“海上良渚”历史文化牌。实施旅游服务“软实力”提升行动,开展涉旅服务业联合整治,加大旅游旺季联合执法力度,着力维护旅游市场良好秩序。

做精现代渔农业。扎实有序开展帆张网渔船减船转产,出台扶持政策,确保渔民“减得下、退得出、转得好”。推进捕捞渔船公司化管理试点,落实全省“千船引领、万船整治”工程任务要求。启动新中心渔港南港区水产品交易市场、物流仓储中心及东港区渔业后勤保障基地建设。推动贻贝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建设厚壳贻贝种质资源场二期工程。打造绿华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实现“渔光互补”项目全面投产。设立萧山机场海产品印象店,制定海产品标准化体系,打响“百年渔场”海鲜品牌。制定海钓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管理标准,创建全省海钓规范化示范基地。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和耕地“两非”整治,建设工厂化蔬菜基地。

转型工业与建筑业。深化“亩均论英雄”、岸线效益论英雄改革,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全面开展亩均税收低于5万元企业整治提升,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培育适宜海岛发展的工贸企业,改造提升修造船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双倍增”计划,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达1500万元,全社会R&D经费同比增长15%。高质量发展建筑业,支持企业开展资质升级和增项,引导开展多元化、外向型经营,力争培育龙头企业2家,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0%。

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加强与清洁能源产业联合体合作,加快洽谈风能风电装备制造、光能光伏组件制造、绿电制氢等项目,招引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嵊泗7#海上风电场项目,加快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进度,建成薄刀咀120MW光伏电站,开展波浪能等新能源示范应用。做好全省首张贻贝碳标签文章,启动蓝碳试点,争取纳入国家海洋局蓝碳项目。编制县域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整合提升县电商产业园,培育一批乡村两级电商孵化点,支持传统商超、旅行社和民宿开展电商销售。

三、以项目攻坚为中心,激发争先赶超新动能

抓好招商引资。制定落实“六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产业谋划研究。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招引一批”的思路,健全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滚动实施体系,绘制产业招商地图,聚焦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深化“一把手”外出招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突出产业部门牵头招商、要素部门提供保障、属地乡镇服务落地的职责。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挂帅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行动计划、一张任务清单“五个一”项目落实机制,挂图作战、全过程跟踪项目推进。力争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0亿元,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落地10亿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个、1亿以上产业项目5个。

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抓好政府性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安排政府性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165个。建成泗礁岛车客渡码头、G526嵊泗段改建工程、菜园镇海水淡化厂等重大项目。大力推进大陆(小洋山)引水工程海上段、嵊泗旅游交通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管道燃气、沈家湾交通旅游集散中心、剑门交通码头等工程,加快绿色小微产业园区和新中心渔港南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采取专班运作、现场办公、排名晾晒、末位亮相等方式,构建凸显实干导向的考评督导机制,推动续建项目加快实物量投资释放,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到35%,二季度达到65%,三季度达到90%、力争全部开工。

强化要素保障。抢抓政策机遇窗口期,积极争取重大项目土地保障和能耗单列。开展专项债券项目储备,适度超前布局一批基建项目,完成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任务。建立产业发展、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清单,构建“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探索建立项目储备库机制。编制县域和嵊山枸杞、大小洋山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力争盘活低效土地50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0亩、盘活存量土地50亩。启动双龙大桥前期工作,开通嵊泗经岱山燕窝山至宁波班线,新造客滚轮1艘。推进嵊泗第二回路联网工程,打造嵊泗东部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争取投运配电网28个,改造10千伏线路39.2公里、配变容量2.9万千伏安。

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减负强企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高效推进第三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加大“小升规”企业扶持力度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领域违反公平竞争的不合理限制。优化金融、能源、交通、公用事业等行业涉企服务,推进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同标准办理、全过程监控、“好差评”闭环。完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政商交往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以创新开放为抓手,厚植转型发展新优势

锚定创新引领。高效运行数字化改革门户和五大系统综合应用,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2.0版。围绕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岛管理、应急管理等领域,做好特色示范应用场景衍生开发和迭代升级,推进港口、文旅、渔业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完成水利工程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省级应用试点建设,建好民宿主群体“扩中共富”数据库,力争更多应用纳入省级试点。整合政府产业资金,围绕共同富裕、双碳战略、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提质扩能,发挥引领撬动作用。实施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提升产业科创能力。加强与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合作,争取嵊泗海洋海岛研究中心落地。构建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提升高校毕业生回嵊率。

扩大开放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海洋强省建设,建立完善新时代与沪同城多层面对接机制,推进港口开发、能源利用等领域全面合作,做深做实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建设小洋山经济开发区,争取调油供应、LNG冷能利用、船用LNG水上加注等业务进驻。建设洋山海事服务基地,承接国际海运、海工配套、风电维护等功能。推进绿华锚地港政航政、口岸监管、海事管理一体化进程。加强浙江自贸试验区马迹山片区建设,探索首创性和差别化政策改革。谋划打造省内“产业飞地”“科创飞地”。

推动改革攻坚。秉承“系统集成、多跨协同”理念,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152”体系和“141”体系贯通,推动各领域改革。健全收入增长和财富分配合理调节机制,争取更多省市共同富裕改革试点。系统推动人口政策落地,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推动实施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做实“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升“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成效,推进政务服务均等化。深化养殖海域、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培育建设闲置农房盘活示范区。实施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竞争性建设项目,研究构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财税政策体系。试点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

五、以美美与共为主题,打造美丽海岛新样板

提升县城品质。举全县之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倾绣花之功完成20项整治提升任务。以县城有机更新为抓手,全力推动城市生态修复、市政设施提升等8大攻坚行动,高标准推进县城扩容提质。精心打造入城门户、美丽海湾和滨海绿道,加快推进主要道路品质提升,建成山地公园和5个口袋公园,形成通山达海、环岛连通的绿道慢行系统。推进老旧公房整治和西城区安置房建设,整治改造危房8幢、老旧住宅11幢。做好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安置房项目前期工作,试点启动东绿华岛、东库岛居民搬迁,完成马迹新村安置房散楼改造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优化渔农村环境卫生考核机制,持续推进“厕所、污水、垃圾”革命,建成省级星级公厕6座,实现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试点开展垃圾智能分类投放工作。创建“碧海蓝湾、海韵金滩”共同富裕示范带,完成美丽乡镇、美丽小岛、美丽风景线年度创建任务,打造嵊山、洋山美丽城镇,抓好田岙、黄沙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深化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启动建设浙江文化标识“嵊泗渔歌”培育项目,挖掘海洋历史文化标志性元素,打造“海味”文化精品。大力实施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竞争性机制,探索构建利益联结模式,确保相对薄弱村全部消薄清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强城乡活力。深化“放心消费”行动,制定实施提升传统消费支持政策,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科学编制商贸布局规划,推进滨海景观大道、航海广场、金沙广场、各乡镇街区业态布局优化和品质提升,打造2个以上消费新场景。加强社区商业、渔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镇和重点行政村5G信号全覆盖,试点建设数字商业、智慧商区,做大数字新生活规模。优化提升传统节庆、赛事质量,举办国际海钓大赛,拓宽节庆、赛事消费渠道。

六、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共创宜居宜业新生活

促进生活富足。扎实推进“扩中”“提低”行动,精准识别和摸清扩中提低重点群体底数,探索制定针对性增收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增收积极性主动性。加快推进“海岛民宿嵊泗样板”省级缩小收入差距领域试点,实现从发展型向共富型模式的转变,力争民宿户均收入增幅10%以上。丰富“离岛E宿”数字化应用功能,对接匹配线上看景看房、民宿申报审批、政策申请等服务。启动民宿共同富裕示范基地创建,培育海岛民宿人才20名,培训民宿管家350名。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000人。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力争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技能提升计划,新增技能人才800名。扎实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养老缴费提档、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工作。加强困难群体救助,城乡居民低保年标准提高至1.1万元以上。

优化民生保障。实施“县中崛起”行动,落实省内教共体结对,培育“小而优”海岛教育新生态。加快乡镇普惠型托幼一体化建设,建成投用洋山幼儿园,开工建设西城区幼儿园,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加强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推进“幸福驿家”和海岛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花鸟乡医养结合卫生院,建成中大朗颐(嵊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黄龙北岙村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失能失智照护中心规范化运作和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行以空巢、留守、失能、重残、失独老人为主要对象的居家社区探访关爱制度。建立县人民医院标准化胸痛、卒中、创伤三大医疗救治中心和检验、影像、病理三大医技共享中心,完成急诊ICU建设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项目,加快建设五龙乡平战结合卫生院。实施美好文化生活提升行动,开工建设县体育馆,启用东海渔场博物馆、海洋文化体验馆,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养。

确保社会稳定。全面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工作,严格落实动态清零精密智控“七大机制”,不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水平。深化“遏重大”攻坚战,持续排查整治涉海涉渔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隐患,压紧压实各级渔业安全监管责任和船东船长主体责任,彻底扭转渔业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健全基层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深化“五社”联动,创建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工作。深入实施网络安全整体能力提升行动,深化“全民心防”整体格局。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创建一批“零发案”社区、“零发案”海岛。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严厉打击防范海上走私违法行为。